戰國時代,策士說客的風氣很盛,往往憑藉著口才及計謀,就可立時取得統治者的信任,掌握住政治大權。
當時,魏國有個名叫范雎的人,因家貧而投身在大夫須賈門下。有一次,他隨須賈出使齊國,齊王識得范雎的才智,欣賞他的辯才,便贈之以千金,但卻被他婉拒了。可是,大夫須賈卻懷疑他與齊國有所勾結,回國後,即刻向宰相魏齊通報,而使得范雎遭到逮捕及鞭打,甚至折斷了肋骨和牙齒,並關在相府的廁所裡。
重傷昏迷的范睢蘇醒後,看到監視他的人,正是自己熟識的朋友。靠著朋友的幫忙,范睢得以順利的從宰相府逃出,躲在另一好友鄭安平的家中療傷,並改名換姓為張祿,等候時機以逃往國外。不久,秦昭王派遣使者王稽來到魏國,鄭安平便推薦范雎給王稽。於是,悄悄的,王稽將范睢帶回了秦國。
機智善辯的范雎,得到秦昭王的寵信,由客卿身份晉升為丞相,輔佐昭王。秦國人民只知道他是魏人張祿,卻無人知道他的本名。
西元前二六八年,秦國計劃攻打韓、魏兩國。魏王忙派大夫須賈到秦國議和,希望在秦國宰相面前緩和局勢。范雎聽聞此事後,換上破舊的衣服,步行前去求見魏國使者須賈。須賈早已把往事忘得一乾二淨,見到范雎破爛的穿著,不由得心生憐憫,問他:「你現在過得如何?」「我借住在別人家,暫時勉強維生。」
須賈同情范雎的境遇,便以酒食款待,並送給范雎衣物,也對他說起此行的任務:「如果能見到丞相張祿,但願一切都能獲得解決。」「我家主人和丞相交往甚密,可以請他為你引見。」「那實在太好了,可惜,我的馬車不能使用。」「請放心,我可以借用主人的馬車,接您去丞相府邸」。
不久,范雎駕著華麗的馬車,接須賈到丞相府。一路上,只見大家紛紛退讓,對范雎非常恭謹。到達目的地之後,范雎留下一句:「我進去向丞相通報。」便走進了堂內。在門外等了許久,須賈仍不見范雎人影,便向宅裡的人請教:「范雎為何那麼久還未出來?」「咦,你不知道嗎?剛才那位便是丞相張祿啊!」
須賈嚇昏了,急忙解開衣服,跪著匍匐進去見范雎:「我沒有料到您已青雲之上,高居丞相之位,我不敢再讀天下之書,不敢再參與各國間的事;當年我犯有萬死之罪,請宰相將我送去塞外胡人居住的地方吧!我的生與死,都掌握在你的手中啊!」「看在你送我衣物的份上,表示你尚念舊情,我暫且饒了你,但是,你得將魏齊送來秦國,否則,我即刻攻打魏國!」須賈俯首連連稱是,倉惶狼狽的逃回了魏國。
范雎任秦國丞相之後,所運用的即是「遠交近攻」的策略,因此,秦國連續攻滅了韓、魏、趙、燕、楚、齊等國。而正值范雎功成名就,聲望如日中天之時,門下有位名叫蔡澤的人,勸他說:「物極必反是自然之理,大人目前最好急流湧退,以保名節。」范雎非常贊同蔡澤隱含深意的勸言,便向朝廷請辭歸隱,因而保全了智者的晚節。
後人便根據這個故事中,須賈所說的話:「賈不意君能自致於青雲之上」之句,引申成「青雲直上」或「平步青雲」的成語。